当前位置: 首页 > 侨界风采 > 侨界英才

范波涛——廿载寸草心 十年春晖情

2010-10-21 13:24:22

 

范波涛博士

快乐的一家

自述

       塞纳河在我们校园的后面,静静地流淌。岁月在我们的脚步下飞驰。虽然我早已告别了留学生涯,现在是巴黎大学的教授、实验室主任了,但二十多年的奋斗经历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一部分。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在异国他乡,在艾菲尔铁塔下,在塞纳河畔,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人生,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像种子一样撒落在世界花都,生根发芽,开花结实。

  今天,我们的身份变了,地位变了,但我们的中国心没变,我热爱生活着的这片法兰西土地,我更怀念生长于斯的故乡,是轮到我们报效祖国的时候了。在尽心尽力做好法国的本职工作外,我是真心诚意、全力以赴地希望为祖国的发展做点事,出点力,为中法科技教育交流贡献自己的心血,争取利用现在拥有的优越条件为祖国的科研教育事业尽一点绵薄的力量。   

 

       10年前,为更好地鼓励和支持在外留学人员短期回国服务,原国家教委设立了“春晖计划”,并把目光集中在了西部。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在一次访问法国的行程中,特地安排了一次与留法学人的座谈,范波涛当时就在其中。在这次座谈中,韦钰鼓励留法学人发挥他们报效祖国的传统,到祖国的西部去,并建议他们到兰州大学去。

  1996年6月,在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处的推动下,留法学人发起组织了参加西部建设活动,兰州大学被确定为活动基地。经多次联系和磋商,1997年7月,由包括范波涛在内的25位留法学者组成的“留法学者参加西部建设小组”来到兰州。范波涛是小组的副组长,他也从此与兰大、与甘肃结下了不解之缘。

  10年来,范波涛与兰大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都开展起实质性的项目合作,主要包括:合作成立化学信息研究所,开展计算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该所2002年成立并由范波涛担任所长;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气相和液相色谱参数及各种物理化学参数的预测上,并为石油化工生产编制软件;从事抗癌藏药研究,目前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其中最为突出的,当数范波涛在信息化学研究所的工作。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在法国的最新研究情况,为兰大研究生开了“计算机化学”的必修课。范波涛每次回国授课,都要带回大量教学软件,并精心备课,认真讲解。在此基础上,他和兰大的老师们还合作编写了国内第一部“计算机化学”课程教材——《计算机化学导论》(英文版),不但使兰大从无到有,建立了“化学信息学”这一新学科,而且使兰大在这一学科领域的工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在范波涛的努力和运作下,兰州大学还和巴黎七大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开展多方面的合作。据兰州大学的粗略统计,10年来,经范波涛的联系和推荐,兰州大学共有近30人次前往巴黎七大进修、工作、访问和攻读博士学位。

                                                                                                                                范波涛在兰大工作的主要合作伙伴


  当年范波涛首次赴兰州大学时才上大四的姚小军,就是因为被范波涛的学术报告和讲课所吸引,后来在范波涛的积极促成之下,幸运地先后获得兰大和巴黎七大的博士学位,姚小军还因为在法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而获得法国华人青年企业家协会教育基金第二届“优秀中国留学人员奖”和2004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如今,才30岁的姚小军已成为兰大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据介绍,回国后兰大的学生中有不少姚小军这样的“范迷”。

  范波涛在兰大的项目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重点项目的资助,以及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甘肃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等。从范波涛与兰大合作开始就一直与他关系密切的兰大副校长杨恕说,范波涛虽然只是兰大的客座教授,但他每年为兰大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所产生的影响,远比兰大一个全职教授多得多!而范波涛本人也一再说:虽然他在国内外的兼职很多,他最看重的却是兰大兼职教授这个职务。

  与此同时,在范波涛的推动下,西安交大加强了理学院的建设;武汉大学成立了分子模型和化学信息实验室并和巴黎七大拟共建孔子学院;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也与巴黎七大开展了项目合作。也正是因为这些工作,范波涛被国内众多部门和地方所关注,他还被聘为中科院海外评审专家、“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评审专家和北京市政府海外专家咨询团委员。

  范波涛曾经这样说:“出来越久,爱国心就越重。有感情地融合到西部去,你会感到在那里的工作是非常愉快的。愿以我血荐轩辕,报得祖国三春晖。

  这些年来,范波涛每年不知多少次停经这里,每次都是来去匆匆,一个人拎着行李奔波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西安、兰州……

  北京。他常去的地方是教育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这些部门与他回国服务的许多项目关系密切。 

  上海。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他最早在国内进行合作的科研项目。
武汉。这里是他的故乡,每次回国,无论回家,还是应湖北省有关部门之邀洽谈事宜,他都要经过这里。母校武汉大学也有他的合作科研基地。

  广州。他时常要光临广州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曾应邀介绍服务西部的体会和经验;他还要到中山大学去讲课。

  西安。他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客座教授。

  兰州。他通常只去一个地方,十年间都雷打不动的地方——兰州大学,这是他多年以来回国去得最勤的地方,他帮助这里建了一个新的学科、一个新的教学科研团队。

  仅仅半年前,也就是今年4月,范波涛还和往常一样到兰州大学短期工作,依然是他一个人只身从北京转飞兰州,为一项他和兰大合作的科研课题,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的重点项目,进行最后的冲刺。

  可这一次,范波涛已无力自己一个人奔走,今年6月,就在他刚刚从塞内加尔回到法国的时候,身体突然极度虚弱的他被确诊肝硬化转为肝癌晚期,范波涛这才不得不离开了他钟爱的实验室,住进了医院。

  当法国医生表示已经无法实施手术、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的时候,范波涛选择了马上回国,强烈的故土乡情,寄望于中西医结合能带来奇迹的心愿,都是他说服家人和法国医生,同意他立即飞回祖国的理由。

  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白章德、科技处一秘孙玉明及教育处的部分工作人员,范波涛的好友、法国科研中心光子与纳米结构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和“留法学者参加西部建设小组”组长王肇中,巴黎高师研究室主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全法中国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长张勇民等当地中国学者学生,都加入了协助范波涛回国的准备工作之中。 

       11:30,坐在轮椅上的范波涛,终于远远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除了他的夫人肖兰外,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助理张宁、留学回国工作办公室主任徐培祥也推着行李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他们两位是在经与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处紧急磋商,准备好了三套应急接机方案后,持特殊通行证直达停机坪接机的出口处,兰州大学派来接机的六七位代表准备好了轮椅,联系了离这里最近的首都国际机场医院的救护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波涛留学时的好友袁士义,也带着夫人和工作人员一起加入到忙碌的行列中。

  坐在轮椅上已无力自己起身的范波涛,面颊清瘦,脸色蜡黄,眼窝深陷……身体极度虚弱的他,依然坚强地手捧着人们送给他的鲜花,尽量少带给大家悲伤。但有人还是无法控制住眼泪,一位女士抽泣着说:“你怎么都这样了才回来!……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范波涛立即被大家送到首都国际机场医院输液。躺在病床上的范波涛还没有来得及被插上针管,便接到了教育部国际司司长曹国兴、兰州大学副校长杨恕的慰问电话,他们两位其实一直在后方指挥。曹国兴和杨恕的电话表达的是共同的愿望:回国好好休养,尽一切可能抓紧治疗,并代表有关部门和单位表达对他的慰问。范波涛极力微笑着接听电话,声音微弱而颤抖,不断地用纸巾擦拭着自己的眼睛。

        夫人肖兰在一旁不停地解释说:“他这人在公众面前,一向表现得很要强,这次他能顺利回国治疗,曹国兴老师、杨恕老师,还有驻法使馆的白章德老师、孙玉明老师等,他们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做了很多安排……”

  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白章德说,范波涛是留法学人的优秀代表之一,更是留法学人为国服务、以实际行动支援西部大开发的优秀代表之一。他说,范波涛的病情在留法学人中传开后,大家都深感震惊和难过,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范波涛及其家人的关心和慰问…… 

  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助理张宁说,当他听说范波涛身患重病时,第一感觉是震惊,觉得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他回忆说,当年随“留法学者参加西部建设小组”在甘肃活动期间,他对范波涛的印象格外深。“范波涛既务实,又热情,当时他一个人就在甘肃谈成了好几个项目,提出许多既热情又理性的意见和建议,每天总是工作到很晚。”张宁说,从当年开始服务西部,到现在已经10个年头了,范波涛是一直坚持下来,并真正做得卓有成效,得到各方认可的佼佼者。他说,“对于‘春晖计划’甘肃项目来说,范波涛是‘人走心不走’。” 

    10月12日,兰大专家楼一间狭小的会议室,范波涛曾和兰大的老师和同学们在这里探讨问题、切磋交流。而今天,范波涛没能来,十几位老师们一大早赶来,是要向记者讲述他们和范波涛之间的难忘故事,告诉记者一个真实的范波涛,并为救助范波涛出谋划策。

  刘满昌教授是范波涛开始与兰大化学化工学院合作时的院长,10年来,刘满昌和范波涛结下了家人般的友谊。范波涛每年来兰大工作时,不讲条件不计待遇,常常就吃在刘教授家里,赶上什么吃什么。今天,刘教授拿着一份记录范波涛一次来兰大期间的时间表,上边密密地记录着范波涛“透不过气来”的工作日程。

  在商量如何去接范波涛时,身体不太好的刘满昌不顾劝阻,坚持一定要到机场去接范波涛,而且要带着老伴儿一起去。他说,范波涛是为兰大累成这样的,即使自己身体再不好,他也要冒险到北京去看范波涛一眼!

  也曾担任过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的唐宁教授说,范波涛一直把自己当作兰大的一员,只要是兰大的人找他帮忙,他都毫无保留。现任副院长许鹏飞教授含着眼泪说,听说范波涛病倒了,感觉很内疚:“他是累倒的,每次到兰大来,总是日以继夜,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希望范波涛‘好人一生平安’。”

  高坤教授曾三次到范波涛实验室留学和工作,她记忆中的范波涛,活泼开朗、多才多艺、平易近人和助人为乐。她说,范波涛的肝脏不太好,早有征兆,因为他经常脸色暗黄,感觉不舒服,“只是他没太在意,从不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来,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期。没想到会这么严重,我们本该多劝他注意检查和休息的……”

  王勤教授用“对上敬,对下慈,对人和,对事真”来概括她眼里的范波涛。回忆起在范波涛实验室工作的岁月,王勤说她曾多次看见范波涛身体不适甚至摔倒在实验室,她说这与他超负荷地工作有很大关系,“无论兰大去一个什么人到他那里,他每次都要亲自到机场去接送,他那里成了兰大在法国的办事处,而这只是他工作的很小一部分”。王教授说她也很后悔当时“逼”范波涛去看医生时态度不够“狠”。

  杨恕副校长不长的发言几次因哽咽而中断,他说自己在教育外事战线已工作30年有余,和许多留学人员打过交道,也是10年来兰大与范波涛接触最多、最了解他的人之一,但范波涛在杨恕的印象中一直是个“特例”。他说,虽然加入了法国籍,但范波涛心里依然对中国深怀感情。杨恕坦言,范波涛做的许多事情,是今天中国学术界许多人不能做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范波涛是他难得接触到的一个能坚持这样做的留学人员代表。

  整整一个上午,这些和范波涛打过交道的兰大老师们,都沉浸在美好的回忆和巨大的悲痛之中。贾建忠、郑荣梁、祝英、张晓昀、姚小军……也都抢着表达这种心情。

  教育部国际司司长曹国兴和范波涛也是老朋友了,一直被范波涛亲切地称为“曹老师”。无论当年在驻法使馆教育处做留学生管理组组长和参赞,还是在教育部国际司工作,曹国兴都因为工作的原因没少和范波涛打交道。今年5月他在法国访问时,听说范波涛病重的消息后,还与白章德公参一起专程去看望。一向以留法学人的业绩为自豪的曹国兴此番听说范波涛的情况后,心情格外沉重,并迅速布置我驻法使馆教育处、教育部国际司有关部门和兰州大学有关人员,为范波涛安心养病、回国治疗,提供一切可能的方便。在曹国兴看来,“春晖计划”实施10年来,范波涛所做的工作特别让他感到自豪。他说,这是“春晖计划”的光荣,这是在外留学人员心向祖国、报效祖国的典范。工作中向以刚强著称的曹国兴,在说起这些时也是难掩悲痛和惋惜。他衷心希望中国的医院和医生能帮助范波涛重获健康。
  范波涛已带着他的心愿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家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省有关省领导和部门、华中科技大学有关人员特别是同济医院的领导和医护人员,还有范波涛的亲属们为他安排了周到的医疗服务。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都纷纷赶来看望范波涛.

       (编后按:本文为《神州学人》杂志社记者在范波涛博士病重回国后所写,范波涛博士已经于2006年底不幸逝世,享年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