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侨界风采 > 侨界英才

蓝瑞明—— 终生学习,自强不息

2011-08-05 17:11:37

 

他有过屡受打击的少年境遇,他有过追求卓越的“知青”经历,他有着扬帆商海的创业历程,他有着咏叹生活的艺术追求……面对少年时代的“一波三折”,他曾许下誓言:“付出三倍于人的努力,一定要做到超优秀!”;豆蔻年华时的他不愿墨守成规,曾用满腔激情,诠注了“人生难得一博”的真正涵义。 

现在,是企业家的他,用优美的歌声诠释着人生的意义;是歌唱家的他,用商场的成就履行着报国的义举;是大学教授的他,用满载人生哲理的思想,启迪着千万学子们艰苦创业,扬起前进的风帆…… 

蓝瑞明先生是一位具有亲和力和幽默感的人。往事不管悲或喜,成功或失败,他都以平常心面对。正是这样一位乐观豁达、虚怀若谷、充满阳光的儒雅之士,才能博百家之功,集百家之长于一身。
 
少年篇:“一波三折”砺壮志
 

蓝瑞明出生于广东梅州大埔县的贫困山区。五十年代初,父亲在迭起的政治风波中,被错误关押了四年。直至1987年8月,广州军区政治部为其父进行了高规格的平反。可惜在一年前,带着12,923天的漫长等待,父亲已永远走了…… 当捧着平反文件,在父亲坟前长跪不起时,他想起了忍辱负重35年、为父亲恢复名誉奔波8年的情景……他含着苦涩的泪水,轻轻地说:“爸,你平反了,你已是离休干部……儿子为你做到了,你就瞑目安息吧!”悲苍的诉说,回荡在无言而冰冷的墓碑前。 

出生仅11个月的他,就与外婆相依为命。四岁那年,外婆带他到了广州。慈祥善良的外婆是新加坡归侨,待他若掌上明珠,使他缺少父爱和母爱的童年生活,多了一份温暖,增添了一缕温馨的阳光。当外婆的疼爱使小舅舅不开心时,几乎目不识丁的外婆就含笑说:“你读书会年年考头名吗?”

天真活泼的蓝瑞明,本应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快乐童年,但父亲所遭受的政治风波,在那讲究“根正苗红”的年代,使他的成长比同龄人多了一份人生的酸甜苦辣。小学二年级时,从善良朴实的外婆口中,同班同学李德修探知了他父亲被关押的事,到处炫耀宣传。不久,“劳改犯儿子”铺天盖地砸向蓝瑞明幼小的心灵,成了他的代号。他许下誓言:“劳改犯的儿子一定要出人头地!我要报复!” 把愤怒默默埋藏在心底,化作学习进取的强大动力。这件事后来被他称之为“李德修事件”。 多年后回忆此事,他并不心存芥蒂,而是满心感激李德修:“这次打击让我在流言蜚语中坚强了意志,只有努力再努力,我才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坏事转变成好事了” 。

小学五年级,因蓝瑞明的综合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应试教育的年代做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和他自强自律、奋发向上的性格密不可分。文德东小学张凤屏校长非常喜爱这个全面发展、敢于毛遂自荐当班长,有强烈领袖气质的优秀学生。当全国第一批少年大学生内部招生时,她第一个也是唯一想到了推荐蓝瑞明。以长江为界,南、北方各仅有40个名额的苛刻条件下,在数千各路精英中的精英努力冲挤“独木桥”的激烈竞争中,他综合成绩高居南方考区前十名。当张校长欣喜地通知他准备上大学的行囊时,无情的退档停止了迈向大学的脚步。原因只有一个:“家庭出身不好!” 在那个以“出身”决定命运的年代,尽管他是广州市“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多次获数学、普通话朗诵、歌唱比赛的冠军;广州少年宫小海鸥合唱团领唱,11岁就登电视台表演的品学兼优英俊少年……“家庭出身”依然断送了他梦想的外交官仕途。 

                       

少年大学梦的破灭,改变了蓝瑞明的人生轨迹,成为他难以忘怀的打击。“我无路可走,只有付出更大努力,让中国最好的大学为我敞开大门。” 正是这种倔强性格与超人毅力,在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中,他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1964年仅在广州全市招生160人的广东实验学校(原中山大学附中)。极度的勤奋和努力,他以数学满分,作文为范文的特优成绩,又幸运遇到极其爱才的招生负责人邝老师,“劳改犯的儿子”流着热泪,终于踏上了这所培养了七位院士的著名中学的台阶。次年,他入选广东少年业余田径队,在曾获全国冠军的运动健将 —— 徐体权教练的精心指导下,撑杆跳高成绩名列全省第二。 

2004年省实验中学80周年大庆,他的名字和照片,与抗非典英雄 — 钟南山院士等14位校友一起,载入了这所著名中学辉煌的校史室。

知青篇: 追求卓越从兹始

1968年全国千万中学生上山下乡。11月7日,蓝瑞明来到了广东徐闻县五一农场 (兵团七师九团),开始了劳动强度极大又吃不饱的十年艰苦知青生涯。 

不久他发现自己所在的二连,买火柴、酱油到场部需往返16公里,既耽误时间也影响工作。他向领导提议借500元,自己用业余时间,在连队开一家“知青商店”, 1969年12月1“知青商店”开业后,效果非常好。一个具有原始“商品意识”的18岁知青,晚上6~7点开店,每天一小时营业,业余所赚取的4%佣金,竟然超过了起早摸黑辛勤劳动所得的20元工资。 他把每月赚取的几十元全部上缴给连队食堂加菜,因而被评为“九团学毛著积极分子”,工资破格连升两级,加上班长职务津贴每月共28元,成为知青中的“高薪阶层”。 

蓝瑞明的十年知青生涯,突出的成绩莫过于《广东徐闻地区癌症的特殊规律》学术论文的发表。论文所浸透的不仅是智慧,更是一种超乎常人的思维和毅力。1972年初,二队罗仲熙书记不幸得了胃癌。探望过程中,大家都在安慰病人,蓝瑞明探病的同时,还向罗书记询问和调查其他患者的资料。在反复的分析研究中,他突然发现,与罗仲熙同时留医的6位癌症病人中,为什么没有一人割过橡胶? 科学是严谨的,必须严格论证。他想了一条捷径,到场部医院查看自1953年建场至如今的20年病历,即可一目了然。 蓝瑞明向医院曾德明主任汇报后,得到了这样的训话:“你读过几年书?你有多少医学知识?老老实实回去割橡胶,做人要脚踏实地,知道吗!” 

阻止他查病历档案的“禁令”,并没有停止他寻求答案的脚步。他坚信:人生难得一搏!难道“能说、能写、能扛200斤”,就不叫“脚踏实地”吗?每月仅有的两天休息,知青大都在洗衣服、睡懒觉,蓝瑞明却几乎没休息,他走遍了方圆几十里,访问了不知多少家庭和死者遗属,终于查到23个癌症患者,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占职工总数七成的2千余名橡胶工中,20年间竟没有一人得癌症! 

此结果在医院病历中,只需半小时就可查到,而蓝瑞明却用了半年。付出的代价是右脚小腿一条长长的疤痕:在一次调查后摸黑回来的途中,因路滑摔倒,被路旁尖利的石头割破见骨,流了很多很多血,流下永久的纪念…… 

煤油灯下,他写出了长达13页的学术论文《广东徐闻地区癌症的特殊规律》,72年11月6日投稿到中国科学院。73年7月5日及随后,他先后收到中科院两封函件。10月4日,当中科院派出周孝珍等三位著名肿瘤专家,千里迢迢来到雷州半岛橡胶林,见到这位目光炯炯的自学成才知青时,十分惊讶:“你仅读了初中,可是写了连医科大学生都难以完成的论文啊!” 周孝珍等专家与蓝瑞明彻夜畅谈。 这篇被专家们好评的文章,在不久前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肿瘤防治工作会议上,成为仅有的三篇大会宣读论文之一,引起了“国医圣手”的强烈关注。 

五一农场轰动了!几十里外的勇士农场、南华农场也轰动了! 追求卓越并身体力行者,一定是想人先,走在前。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经商篇:扬帆商海击浊浪
 

1978年5月22日,怀揣20元港币的蓝瑞明只身来到香港。在舅舅的工厂,他以300元的杂工工资,做着薪酬700元的技工工作:在超高温下操纵塑料机器和更换模具。首次领工资时,舅舅扣了他200元,理由是到港那天,舅舅买了一块80元的上海手表和几件廉价衣裤给他,当时却没说要扣工资。在香港这个充斥金钱和物欲的社会,他初次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他发誓:“我要出人头地,闯出自己的事业,将来一定善待员工!” 他离开舅舅的塑料厂,开始了艰苦、曲折的创业之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蓝瑞明,为了解香港的街道和商业环境,每次出工时都携带地图。从大兴纸品厂的搬运工,长沙湾地铁建造的测量工,到海城大酒楼的扫地工,他经受着人生中最艰苦的考验。每次送货给客户,无论是电子厂、制衣厂还是洋行,他总是仔细观察不同行业的工作流程。当劳累一天,别人在鼾睡,或做着赌钱发财梦的时候,他悄然拿出课本,在狭窄的工棚中,利用荧荧灯光,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份,边打工边攻读MBA,他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 

三年九个月后,当别人依然做搬运或扫地工时,在人们惊诧的目光里,蓝瑞明当了酒楼总经理,管理着300余人。超人的勤奋,独创的管理模式,使钟老板十分欣赏,后来还委任他当了香港大三元酒楼的持牌人。

几费周折,几经打拼,蓝瑞明终于在高级CZ半宝石行业寻得了商机。1985年11月,他将酒楼打工数年积累的7万港币,投入到首饰行业。第一家小店首年告捷,获4倍的回报率。次年开办了第二家分店。为了将销售网络覆盖人流集中的商业区,他一改传统商店的经营模式,历尽旁人无法体会的艰辛,终于使“意大利首饰”专柜,成功遍布港九各大百货公司。 

当大兴安岭持续几个月的特大火灾后,内地纸浆短缺,他涉足纸浆业。为了与日本某跨国上市公司竞争经销权,他五天内通宵苦读华南理工大学造纸工艺教科书,懂得了“硫酸盐 / 亚硫酸盐”工艺;懂得了“长纤维 — 针叶 / 短纤维 — 阔叶”;懂得了“国际风干吨与白度标准”……

蓝瑞明以他的自信与专业知识,十分钟内成功说服了印尼巨富陈江和,并比日本跨国公司抢先了半年,从印尼棉兰购进针叶木纸浆,进口广东江门、湛江和吉林(已成为他MBA讲学的精彩案例之一:《鸡蛋碰赢了石头》)。 

当92年邓小平南巡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他抓住内地卡拉OK热的潮流,把纸浆赚取的资金,投资音响器材批发业,生意红遍大江南北。

 如果说,进军人造首饰行业,是蓝瑞明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那么他灵活转向投资,进入高科技行业,则是他事业迈向高级阶段的根本性蜕变。他与香港梁、李两位著名医生合作,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协助下,从清皇宫秘方中,研究开发了抗癌特效中成药“天兰丹”;治疗糖尿病的特效中成药“糖康灵”:治疗乙肝的新药“肝康灵”…… 最为成功的,是与著名心脑血管专家吉玲教授合作,提取千年古松树的精华(松针精油、前花青素、松针黄酮),开发、推广心脑血管的特效中成药“心脑瑞”,产品远销香港、美国、加拿大、印尼……,一度供不应求,深受海内外病患者及医生的好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题词“松针革命!”。 

他引入南美洲白对虾的养殖技术,不断扩大海洋养殖面积,已成为当地科学化养殖的参观点、广东海洋大学教学示范中心。今年8月初,40多名原广州“老三届”知青,专程来到电白县博贺港“蓝氏对虾养殖A场”参观,品尝了”中国最健康最鲜美的南美白对虾”,非常欣赏“老知青”蓝瑞明以其超前眼光,进行“第二次上山下乡”,并取得丰厚成果。 

现在,蓝瑞明正带领着他的“蓝宝城、蓝氏养殖”等公司,遨游在商海前列。从20元港币来港,到如今涉足多种行业,开办多家实业公司,他用一句很经典的语句概括了自己的经商历程:“走向天堂要经过地狱之门,千金难买少年穷!” 

报国篇:客家情怀赤子心

 

作为一名客家人,蓝瑞明禀承客家人的爱国爱乡传统。事业有成后,他深深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家乡。虽自幼离开梅州山区,蓝瑞明仍然不忘绿叶对根的情怀。他捐资在山村修水泥路、创老人之家、建自来水塔,使全村数百人受益。他带头捐资建电视差转台,使山里人也看上了清晰的电视。不仅在梅州,凡是认为祖国需要他出一份力、发一份光的地方,都是他的第二故乡。 

在湖北,他读报得知监利县一对残疾夫妇,靠捡破烂的微薄收入,抚养在垃圾筒检来的弃婴后,寄去6,000元给那对夫妻,后来还资助那名弃婴考大学直至毕业的全部费用。当年的弃婴杨天宝已大学毕业,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同时兼任陕西省政协委员、湛江市和徐闻县政协常委、广州荔湾区政协委员的蓝瑞明,在打点生意同时不忘参政议政,为地方发展献计献策。在省、市政协的8次大会发言,每次都被多次掌声打断,被政协委员们誉为“最精彩的大会发言”。在湛江《碧海银沙》政府网站,近百名湛江网民称其为——“人民的好委员”、“湛江需要蓝瑞明们的炮轰!”、“蓝委员说出了人民心里话”…… 

香港九七庆回归,他任三万人大游行的总指挥;香港回归祖国期间的《中国青年报》头版正中位置,刊登了他的文章和照片;国庆48周年,作为香港青年访京一团团长的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领导胡锦涛的亲切接见;团中央第一书记李克强在办公室接见了他和张明敏。国庆49周年,副总理钱其琛在北京接见17位香港杰出青年领袖,他是其中之一;国庆50周年,他被邀请为北京天安门观礼代表,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典礼,出席了人民大会堂的盛大国宴。 

在香港,他成为青年人认识祖国和热爱祖国的表率;在祖国大陆,他为青年人了解香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他多次带领香港青年领袖到新疆、甘肃、福建、陕西访问;他主持了8场免费的普通话培训班,培养香港青年的爱国情感。 

近年他在香港大学与理工大学的几十场演讲,多次被评为“优秀课程”。作为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嘉应学院、广东仲恺农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三峡大学、长江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客座、兼职教授,他把MBA理论和丰富的人生经历,汇编成《创业、管理、教育》系列讲座。他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语言、极具演讲天赋的口才,为大学生迈向成功之路,提供了航标灯。每到他教授课程,几乎场场爆满,目前为止,已有7万余大学生、企业家、公务员听过他的精彩讲课,产生相当大的社会影响。 

诸多的社会公益职务,不能给蓝瑞明带来任何经济利益,还要出钱出力,但他爱国报国的赤子丹心,完全融入其中,乐在其中。
 
艺术篇:不为名利只为情
 
少年时代,蓝瑞明曾是广州市少年宫合唱团的领唱。或许正是这一经历,孕育了他和歌唱艺术难舍的情结。当知青时,他曾有机会进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因为家庭出身,有关领导说“要研究研究”,这一“研究”已过去了36年,还没有任何消息。 因此内地少了一位歌唱家,香港则多了一位董事长。

一次次的人生曲折,没有泯灭他的音乐情结,反而更坚定了他追求艺术的决心。一个农村娃,听着山歌出生,唱着山歌长大。“出身”扼杀了他的理想,也扼杀了那个时代无数年轻人的梦。他对蓝天白云发誓:“总有一天,我要登上大舞台!” 

1988年,他结识了恩师 —— 中国著名歌唱家吴雁泽老师及刘锦兰老师。老师的指导和本身极好的艺术天赋,使他很快领悟到歌唱艺术的真谛。 “别人三个月才能学到的技巧,我30分钟就基本掌握了。我问吴雁泽老师,如果现在才18岁,能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吗?”“肯定能,你现在就相当于中央音乐学院一、二年级的水平。”老师的教诲,蓝瑞明终生感激铭记。 

天赋只是通往艺术的通行证,勤奋才是实现理想的推动力。 多少个宁静夜晚,他反复阅读音乐书籍;多少个闲暇时间,他努力发声练丹田气,歌艺不断进步。悟透并熟练掌握独特的“民族+美声”混合唱法后,他主攻中国民歌,演唱了闻名遐迩的南国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并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播出,按好友张明敏的话说:“蓝瑞明在北京长城一曲成名”。 

1996年,他在香港演艺学院,以一首《我爱你,塞北的雪》获得如雷掌声,让香港市民认识了中国民歌的同时,也认识了这位香港本土的“企业家民歌王”。1999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纪实电视系列片,主题歌为《我是客家人》。香港星光集团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林光如慧眼识珠,推荐蓝瑞明演唱了这首饱含客家人对家乡深情的歌曲,成为他歌唱艺术的代表作。凡是客家人的集会,这首歌使许多人心潮起伏,流下热泪。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几十次播出后,万里之外的印尼、马来西亚、毛里求斯……都有了他的歌迷。 

在名流荟萃的晚会上,他多种语言的歌声,令霍英东、董建华等社会知名人士报以热烈的掌声,中联办高祀仁主任为他起了一个名字:“蓝歌唱家”。06年10月28日在台北小巨蛋体育馆演唱,吴伯雄主席激动的站起来大喊“客家歌王,安哥!”08年10月4日在新加坡的演唱,李显龙总理和中国大使张小康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是客家人》在2001年被刻录成蓝瑞明第一张个人唱片的主题歌曲,曾宪梓博士欣然为CD封面题辞。这张灌录了他主唱15首的抒情歌曲,从广州发行后就广受欢迎。04年在佛山南海讲课后签名售CD,一下竟售出700余张。他用普通话、客家话、粤语、印尼语、日本语演唱的中外名曲,慷慨激扬而不失浪漫情调,悲情深沉而不失热血澎湃。07年与09年,广州太平洋影音接连再发行了他两张新唱片,深受欢迎与好评。对于名利,他通过几十年努力都逐渐实现,无需通过歌唱艺术来提升自己的名气。03年7月13日,为拯救被石灰严重烧伤无钱医治,医院拒收而生命垂危的4岁农村小女孩廖小妹,他将CD碟签名义卖捐款,感动了廉江市的父老乡亲……小女孩最终得救! 

如果说歌唱艺术,源于他的爱国爱乡之情,那么他的养生艺术,则是基于对生命的热爱。“知青生涯浪费了我10年最宝贵的青春,只有身体特别健康,我才能做更多事,要把10年光阴抢回来。” 

蓝瑞明的养生之道其实很简单,笔者斗胆借他的语言编一首《养生歌》:

“清晨多梳头,发丝黑如油;早上两杯水,淡淡肠胃走;餐餐七成饱,精力更加好;常服松针粉,天天洗血液;沐浴热后冷,血管不会萎;冬天少盖被,长命又百岁……”

语言平实通俗,充分阐述了他大雅的养生之道。难怪大学生们称呼蓝教授“60岁年纪,40余样子,30余身体,20余朝气”。 2007年5月,蓝瑞明代表香港地区在《国际抗衰老大会》上,为各国百名专家演讲《中医学的抗衰老秘诀》,轰动全场,要求签名与合影的代表排成长长行列。深圳市保健科技学会聘请蓝教授担任“高级顾问”,成为医务专家的“明星偶像”。几年来,香港和祖国内地邀请他演讲了几十场的抗衰老讲座,至今方兴未艾,影响深远。
 
结   语
 

从少年的苦难到青年时代的磨砺,从实业报国的情感到音乐艺术的追求,从 “蓝瑞明抗衰老养生法” 到大学生的偶像……我们书写了独特的“蓝瑞明现象”。如果仔细研究现象的本质,那就是“终生学习,善于学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丰富的经历,卓越的人生,寥寥数言,还不能将蓝瑞明的精彩故事完全展现,例如:“三角钱去见毛泽东”、“垃圾桶检到的《第一桶金》……” 我们只能选取其中最有代表,也最为华丽的篇章。他的故事及其现象,也许能够激发当代年轻人的意志,造就更多具有“蓝瑞明现象”的优秀人物。 

他说,还有许许多多事没完成,因此他要健康地活到120岁,力争成为香港最长寿的人。他不断研究“抗衰老秘诀”,计划尽快出书发行,让更多朋友受益。他有一愿望:80岁起举办全国巡回演唱会 ——《夕阳还是那么灿烂》 ;到他100岁生日时,再开“百岁歌唱家演唱会”,并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你相信他的誓言吗?别忘了,“知青”年代他的誓言,就曾被不少人讥为“狂妄!”未来的墓志铭上,他希望刻上这么一段: “终于可以躺下休息的人,他曾走过这样的路: 农村娃—知青—企业家—教授—社会活动家—歌唱家—作家 …… 他没有枉费此生!”
 
 
 
注:本文转载自《香港知青联》杂志2010年第五期 并部分引用了中新社 《今日华人2005:解读“蓝瑞明现象” 》 部份报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