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侨界风采 > 侨界英才

张发明——梦想在光谷启航

2012-05-02 10:58:25

漫漫求学路:从农村娃到博士后 

1986年,当张发明从武汉大学硕士毕业赴北京时,他根本没想过有朝一日还会回到武汉发展。
张发明是湖北天门人,1980年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1984年本科毕业,并于两年后取得了物理化学硕士学位。接着,张发明去了中科院北京生物物理研究所,攻读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期间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从事高分辨率数据采集和蛋白结晶的研究,于1990年顺利毕业。
张发明没有停止求学的步伐。紧接着,受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邀请,他远赴美国攻读博士后,研究羧肽酶的晶体结构和特性、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的小组克隆和纯化。之后,张发明在这里做了两年研究员,研究MAP激酶ERK2和p38的晶体结构。
1994年,作为一名高级科学家,张发明博士受聘于著名的美国礼来公司(Eli Lilly & Co.),成为蛋白激酶和的晶体结构平台项目主管、抗感染疾病靶向筛选的项目协调人、抗肥胖及细胞因子小组成员。自2002年起,张发明博士担任礼来公司的药物开发主管,在研究系统生物学、基因组学、染色体信息学、毒理/ADME统计学等的同时,负责了大量的药物生产,获得了大量医药产品开发信息。
2005年,张发明博士被聘为印第安那大学副教授,从事蛋白质激酶结构和药物设计、Leptin(瘦素)信号转导通路的生化研究,直至今天。
二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不仅让张发明博士在氨基酸领域拥有了9项美国专利,被称为生物产业的“国际钻石人才”,还让他明白了滴水穿石的道理,学会了坚持不懈永不言弃。 
 
我想拥有一条自己的小船
可以这么说,不论是在印第安那大学任教授,还是在礼来公司担任全球部门经理、管理80多人的研发团队,张发明博士在国外的生活都过得很滋润。为什么想回武汉呢?张发明说,他一直都有自己创业的梦想:这么多年的学习和研究,掌握了很多东西,但都没有转化为自己的产业。“我想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小船,在大船的带领下出海、航行、搏击风浪,更完美地实现个人价值。”
正是基于这个梦想,从2005年开始,张发明就付诸了行动,他在美国创办了一家公司,进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又于2007年创办了中美冠科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在北京中关村和江苏太仓成立了两个研发中心,进行亚洲抗癌药物的研发。
2009年初,归国探亲的张发明和夫人去拜访夫人的老师、武汉大学著名教授伍新木,伍新木教授向他们介绍,如今的中国光谷正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并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海内外专业人才。张发明夫妇决定到光谷实地考察一番。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闫忠宁和总工程师冯立等热情接待了他。30年前,张发明就读于武汉大学的时候,骑着自行车来往于高校之间,是他当时最爱干的事儿。“那时往东最远的地方就是到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园。”而如今,他发现东湖高新区比他想象的大得多:从东湖之滨,到南湖,再到汤逊湖,他花了一个多星期才看完。环境的巨大变化让张发明惊喜,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让他甚至“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高新区的创新活力,以及刚刚实施的“3551”人才引进计划,更让他心动。这一次,张发明基本了解了生物基地的建设发展情况和未来规划。临行前,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但长春主任送给他一本《常春札记》,这是但长春主任所著的一本全面介绍光谷发展的书,张发明博士在回美国的飞机上一口气读完,对光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考察了北京中关村生命园、上海张江生物产业基地后,经过深思熟虑,张发明博士决定回武汉发展。
张发明博士认为,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地,光谷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度高,研发生产基地集中、物流条件好;武大、华中科大等本地高校及科研机构还联合建立了医药研究院。“得天独厚,样样俱全!”在张发明看来,光谷生物城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有3点:1,整合概念。光谷生物城整合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等相关产业,并着力打造支撑生物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技术支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孵化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投融资平台”、“人才引进平台”等“六大平台”,这是很难复制的优势。就拿技术支撑平台来说,三年前,要在武汉找一个像样的生化实验室还很难,只有武大、华科等少数大学才有,而现在,很多配套都已在逐步完善。2,政府支持力度。省、市、区三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光谷生物城的发展,在资金、人才、房租等各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3, 人才优势相对明显。武汉是中国的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区域内高校集聚,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科研院所众多,为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企业很容易在这里找到成本较低的人才。
2009年5月,张发明博士向光谷生物城递交了自荐材料;7月,不等评审结果出炉,他迫不及待在光谷留学生创业园租下办公区,创办中美华世通生物医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招兵买马干起来。9月,作为中科院百人引进计划人才、武汉东湖高新区首批引进的国际领军人才,张发明博士获得一次性资助100万元人民币。
 在光的指引下起航
早在5年前,张发明博士就在美国注册了华世通公司。他解释说,“华世通”即“Water-stone”的音译,“老子曾说,上善若水。什么东西比石头还硬,或比水还软?然而软水却穿透了硬石,这是坚持不懈的结果。”就中文意思来说,“华世通”就是“中国、世界相通——我们要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在美国的华世通制药公司自2005年注册并运行5年来,已经成为一个稳定的生物化学药物研发基地,并和很多药厂建立了合作关系。由于管理团队本身良好的背景以及丰富的从业经验,目前华世通公司在北美制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最重要的一点,华世通公司有在北美从事过美国联邦药品食品管理局(FDA)DMF认证的经验,并帮助部分国内及台湾企业取得DMF认证,并与其他国际(美国、加拿大和欧洲)认证机构和制药公司有过成功合作的经历。这种经验可保证华世通公司所研究的产品DMF认证的顺利进行,并能使产品快速地进入欧美市场。   
在光谷武汉留学生创业园,我们参观了张发明博士的办公室和实验室。在光谷的中美华世通有限公司现在已有一个20多人的团队,进行氨基酸中间体、多肽类药物的研发。多肽产品包括胰岛素、干扰素等,有着数十亿元的庞大市场,目前国内有4-5家此类药厂,做得好的只有1、2家,年产值都在亿元以上。公司目前已经有了一个新产品生产批复,正在公司位于天门的药厂进行试生产,另有一种药物将于今年7月拿到政府的批复。张发明的计划是每年都出3-5个新品。
目前,张发明博士已购买了一个研发楼,预计年底可以搬进去,届时将成为公司的研发中心;位于九龙基地的药厂也在建设之中,投资2亿多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约24500平方米。药厂预计明年6月将进行试生产,明年底将出来自己的产品。
在忙于公司事务的同时,张发明博士还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向国外生物产业领域协会推介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在辉瑞公司的引进上,张发明博士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东湖高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光谷日益成熟的配套环境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张发明博士的“小船”必将一帆风顺,到达成功的彼岸。
(转载自《家在光谷》2010年4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