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侨联要闻 > 全市侨讯

荆州是凤凰之都

2015-05-12 23:49:45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长足的发展。铁工具的普遍使用,炼钢技术的初步成功,金银错(金银镶嵌花纹)工艺的出现,丝织工艺和制漆工艺的提高,彩绘陶的新技艺发展及瓦当的应用,使凤纹的载体有了新的拓展。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出现了相当活跃的“百家争鸣”新局面,特别是儒、法、道诸家的哲学思想对虚无缥缈的玄思都用理性来认识。所以,大量的凤凰图案一反商周时期那种以神秘怪诞为主题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向超脱人世的“天帝”、“鬼神”膜拜,用优美的弧线刻划出一种现实的装饰美,显得更为流畅、自由、奔放,展现出一种划时代的新风格。但在各诸侯国中,以楚国尤为发达。
湖南黔阳高庙和湖北天门石家河出土的凤纹,证明长江中游的土著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崇拜凤凰。崇凤的楚王族从东方北迁而南徙,同江汉地区的土著民族融合成为楚族,建立楚国,公元前689年,迁都湖北省荆州市境内的纪南城,历时411年之久。纪南城是当时中国南方最大的城市,十分繁华。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当时的纪南城是车碰车,行人肩摩肩,早上穿的新衣服到了晚上就破旧了。就是在这里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楚文化,而凤凰贯穿了楚文化发展的始终,成为楚文化的一面旗帜。楚国的兵器、礼器、乐器、建筑、家什、饮食器具、衣冠鞋履、佩饰、车辆等,均饰凤纹。连国法大典也冠以凤名曰“凤雉之典”。楚人还独创了一种凤形文字,名曰“凤鸟书”,是当时中国南方最美的文字,郭沫若曾赞曰:“南文尚华藻,字多秀丽”。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无处不飞凤。楚人不仅塑造了无以量计的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凤凰形象,更重要的是赋予凤凰是主宰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识的神性。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人、楚国大夫屈原在他那与日月同光的辞赋中就有14处讲到凤凰,对凤凰的意象特别寄予了绵绵深情,使凤凰更加理念化、人格化、艺术化。神界是人间的影像,神物是人造的,是人物的升华,神性即人性(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情感和理性)。凤凰的神性,是人的精神意象的升华,是人借凤凰为载体,表达自己对祖先、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凤凰从图腾崇拜到神灵崇拜,升华到精神意象,主要是楚人所为;凤凰文化的整合,主要是在荆州一带完成的。从楚凤艺术品看,它以其数量之众,种类之繁,创意之诡秘,造型之奇妙,工艺之精湛,装饰之华丽,实为全国之最;崇凤习俗则是荆州最为浓郁。正如被誉为当代书法界奇才的杨代好《读中华凤凰图典有感》曰:“地球村上二百家,凤凰独枝栖中华。魂驻倩影何处最?读后始知楚山下。”所以说,荆州是凤凰之都。
楚人赋予凤凰的主要神性(文化内涵、或寓意、或象征意义)概括如下:
一、兼容并蓄
《说文解字》云:“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鹳颡鸳思、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彩被举。”可见,凤凰是以鸟禽为主的多种动物的最优部分合起来的神鸟。这个“合”,即集合、综合、整合、化合,以及配合、融合、结合。《礼记·郊特牲·孔颖达疏》说:“和,犹合也。”所以说,凤凰起源于和,形成于和。这就体现了凤凰广采博纳,兼容并蓄的神性,是凤凰最基本的神性。反映了人们对和谐、和顺、和悦、和乐、和善、和解、和睦、和平的追求与向往。这种兼容并蓄的神性,完全与构成中华文化大厦三根支柱的道、儒、佛共同的思想核心“和善”相吻合。道家主要讲“天道自然之和”,即“天和”;儒家主要讲“人伦道德之和”,即“人和”;佛家主要讲“心性觉悟之和”即“心和”。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庞进说:“古代先哲们把‘和’作为做人的基本、立论的基础和理想社会的至高境界”。凤凰是我国古代众多民族或部落融合的象征,更是今天“和谐社会”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
对凤凰一向情有独钟的楚人,正是以凤凰“集众鸟之长,聚羽族之美”的广采博纳、兼容并蓄的宽广胸怀和开放气度,融合了我国南方巴、濮、蛮、夷、越、三苗、九黎等众多土著民族,其历史悠久、土生土长、自发自生的土著文化,均被楚人择优因存和吸收,从而壮大了自己,完美了自己,使楚国发展成为囊括长江南北的泱泱大国。
二、崇高达天
天空是鸟禽活动的空间,故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说法。凤凰是鸟中之王,崇高达天就是它的天性。
古人对凤凰崇高达天的超凡脱俗神性有很多描述。《诗经·大雅》云:“凤凰于飞,岁羽 岁羽 其羽,亦傅于天。”这里的“傅”为“附着”、“挨着”、“挨近”之意。贾谊《吊屈原赋》曰:“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而《庄子》讲得很夸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神鱼),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凤),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直上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仙家认为,高渺神秘宽广的天,是和红尘(人世间)相对应的美好的生活居住地,那里是无拘无束、无压无迫、自由自在的极乐世界——天堂。这个地方,除了神仙,就只有凤凰才能去,因为它有神通的翅膀。“天堂”一直是人们所向往的地方。古人认为可以“乘凤凰去天堂”。因此,有“绣凤安睛”、“吹箫引凤”、“嫦娥奔月”等美丽动人的“乘凤升天”传说故事。
从思想品格的角度看,凤凰崇高达天,追求超越的心性而“不与燕雀为群”。楚国大夫宋玉对此有个很好的阐发。他在《对楚王问》中说:“凤凰上击九万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窈冥之中,藩篱之晏鸟 岂能料地之高哉!”
凤凰崇高达天的神性,正是仁人志士宽广的胸怀和远大抱负的最好比附。
三、向阳求明
凤凰是鸟王,喜暖趋光是鸟的重要特性,也是凤凰的特性。所以有的鸟就直接称为“阳鸟”。《尚书·禹贡》中就有“阳鸟悠居”之语。孔颖达疏曰:“日之行也,夏至渐南,冬至渐北,鸿鹄之属九月而南,正月而北……日,阳也,此鸟南北与日进退,随阳之鸟,故曰阳鸟。”
凤凰既是“太阳鸟”,也叫“火鸟”,古人认为太阳和火是一回事。还认为凤凰生于太阳之家。《山海经·南次三经》说:“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丹穴,是太阳出没的地方,就是太阳之家。《春秋元命苞》:“火离为凤”,《易·说卦》:“离为火,为日”,《 曷鸟 冠子》:“凤,鹑火之禽,太阳之精也。”凤凰就是太阳的象征。
太阳是“光明”之源。“光明”就是明亮,引申为正义,有希望的,比喻透明的政治,清明的官场,光明前途,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与光明相对应的“黑暗”,是没有光,引申为隐蔽、狠毒、落后,形容腐败、反动的政治。在民俗中,还认为是魔鬼的天下,是邪恶苦难的世界,是人们所深恶痛切。凤凰是太阳之精,具有光耀寰宇、藩衍万物,为人类送暖献光明,驱赶“黑暗”,降妖伏魔的神性,也是光明的象征,深受人们的崇敬。
凤凰作为光明的象征,在历代流传的凤凰图案中多有表现。直至今日,也还大量涌现出“丹凤朝阳”、“凤鸣朝阳”、“朝阳啸凤”、“双凤朝阳”等图案,都象征着、喻示着中华民族追求光明的优良传统。因此,历代为追求光明、创建文明社会而英勇奋斗的精英人杰,堪称中华民族的佼佼之“凤凰”。
四、超尘拔俗。“超越红尘,飞升天国”,是凤凰拔俗的重要神性。
相传东汉末年从印度传入我国的佛教,其“净界、净土、净国”的理想与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的净洁品性相吻合,故崇莲敬莲。荆州天星观二号楚墓出土的彩漆木雕凤鸟莲花豆其莲花豆的莲盘却与佛陀的莲花座相似,其净洁品性的寓意也是共同的。凤鸟莲花豆,无疑是楚人赋予凤凰超尘拔俗品性的象征物。
楚人常以凤凰的这种神性自喻或喻人品德高尚。《庄子·秋水》中有个故事:庄子去看望梁国宰相惠子,惠子怕他取代自己的相位。庄子见到惠子就说:“南方有鸟,其名曰鹓鶵(凤的别称),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猫头鹰)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耶?”大意是:庄子以凤自喻说,你这个相位不过是猫头鹰嘴上的一只腐烂了的老鼠,我这个“非练实不食”的高贵凤凰怎么会与你争食腐鼠呢!才华横溢的一代词家、楚国大夫宋玉在《对楚王问》中也说:“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霄、负苍天,高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意思是说:凤凰飞越层层云雾,背负浩渺的蓝天,活动在广阔的天地之间,你这个只知道在篱笆下觅食的小鹌雀,怎么能和凤凰在一起谈论天高地厚?这是宋玉以凤言志,表白自己“不与燕雀同群”,追求高洁、超越世俗的广阔胸怀和远大抱负。
五、浴火重生
凤凰“浴火重生”的神性,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中早就有了记载。最有影响的是楚国大夫屈原在问天问地问人的哲理诗《天问》中写道:“天式纵横(自然的法则不可抵抗),阳离爰死(太阳鸟为何悲哀地死亡)?大鸟何焉(这只神鸟为什么要鸣叫)?——夫焉丧厥体(它的身体怎么会灭丧)?”这是描写日中离鸟,唱着高亢的悲歌在太阳的烈火中烧尽自己尸体的悲壮过程。阳离,是指太阳中的离鸟,通称为阳离,古文献上常称作明离、火离、炎离、阳离,实际上是太阳黑子活动或日蚀一类的天象剧变的形象反映。太阳黑子运动或日蚀,会造成阳光暂时性的缺损,宛如光、火离去,故称之。随着太阳自身的运动,黑子或日蚀现象稍纵即逝,复启光明,所以它虽死尤生,尤如大鸟在熊熊烈火中丧失厥体而能死而复生。
凤凰“浴火重生”的神性还具有国际性。在阿拉伯的传说里,凤凰生命是周期性的,每隔五百年就自焚一次。自焚前,它唱一着优美的挽歌,用翅膀煽动火苗把自己化成灰烬,然后在灰烬中获得再生。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名著《历史》,公元前纪年初,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和基督教寓言《生命篇》中都记录有类似的传说。清代陆次云的《八绎史》对这些传说作了专门的译述:“弗思尼鸟,寿数百岁,自觉将终,则聚香木一堆,立于其上,摇宅燃火自焚而死。其所遗灰,变成一虫,虫又变成前鸟。天下止有一鸟,故西土言物奇无两者为弗思尼”。因此,凤凰成了不朽和再生的象征,被称为“火鸟”或“不死鸟”。
20世纪20年代,中国在帝国主义的蹂躏下处于被爪分,被肢解的危局下,郭沫若先生根据上述资料,与佛教中的梵语“涅槃”嫁接,创作出了著名的诗章《凤凰涅槃》,以凤凰在烈火中重获新生的鲜明意象,大力讴歌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追求复兴的超凡伟力,由此使其在我国新文学史上成为民族复兴,奋发向上的精神意象。
六、品洁行芳
《朝诗外传》说凤凰是“食有质,饮有仪,……游必择所,饥不妄下。”《庄子·秋水》、《孔演图》、《诗·卷阿》都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是说凤凰很高贵,其食、宿、住、行均非一般。
栖、食、饮是动物维系生命的三个基本要素,也是最体现性情的三个方面。
“凤凰非梧桐不栖”,其渊源甚古。《大雅·卷阿》毛传:“梧桐,柔木也。”孔颖达在《正义》中阐释:“梧桐可以为琴瑟,是柔韧之木,故曰柔木”。上古东夷族曾用听琴瑟之音来测季风辨农时,这种古老的方法,使传达天帝旨意的风神——凤与制造琴瑟的梧桐树发生了神秘的关系。
梧桐树不仅木质柔韧,用途广泛,而且树杆高大,枝繁叶茂,据说还能“知月”、“应时”,即应德政之时,所谓“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应瑞图》)。从而,使梧桐成为嘉瑞之树,吉祥之木、惠润之材,被誉为“树中之王”。所以,被凤凰选择为栖身之木。于是,“梧桐引凤”、“栽了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便成为人们寄托着美好愿望的一种说法。
凤“非竹实不食”,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陈《乐书》载:“荀卿曰‘凤凰于飞,其翼若干,其声象箫。’盖箫之为器,竹编而成者也。长则声浊,短则声清,其状凤翼,其音凤声。”还因竹有修长、挺直、空心、有节等自然品性与人们向往追求的高尚的人格精神和道德操守相吻合。而且竹是六十年一易根,易根前才开花结实,实落土再生根出竹,竹更繁茂。竹的这一自然品性与凤凰自我更新的品性相吻合。这就是凤凰“非竹实不食”之说的由来。
凤凰为何“非醴泉不饮”?醴的本意是美味的甜酒。《论衡·是应》讲:“泉从地下出,其味甘若醴,故曰醴泉”。《云笈七签》云:“服元气,饮醴泉,乃延年之本也。”可见,醴是甜美可口的,延年益寿的稀罕珍贵的“水之精”,还是只有德茂政清、天下太平时才出现的“应德、效灵”的“瑞应”神物。
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品性,喻示着一种人格力量,是做人的高洁清介的品质和骨气。
七、凌云壮志。
凤凰有“若垂天之云”的翅膀,具有飚冲达天的神性。怀有雄才大略的楚庄王曾借凤凰的这种神性,自喻自励曰:“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史记·楚世家》)。他带领国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终于使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楚国的哲学家、中国散文始祖庄子说:“鹏(凤)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将凤凰的飞鸣之志,磅礴之势描述得微妙微肖。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长沙》诗中对鲲鹏搏击长空、无限超越的进取精神大加赞赏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特别是楚国的左徒,屈原在《离骚》中说:“凤凰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注入了瑰丽诡异的浪漫主义色彩,赋予了高尚、圣洁、优雅、超逸的人格品质。还有荆州楚墓中出土的彩漆木雕虎座立凤、虎座飞凤、虎座凤架鼓、凤鸟羽人,各种漆盒、漆盘、漆壶上大量的云凤、飞凤等都是楚人壮志凌云的象征。
凤凰早于道教而生。道教在形成过程中就吸取了凤凰“一飞冲天”的神性,产生了得道成仙,飞升天界的仙道思想,这是道教的核心所在。荆州天星观2号楚墓出土的彩漆木雕凤鸟羽人,《山海经·大荒北经》曰:“大荒之中……,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民间俗语“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均印证了仙道思想与凤凰文化的关系。今荆州市凤凰广场中一座
8.5米高的“金凤腾飞”雕塑和周围八根雕凤玉柱,即“九凤”群体雕塑,正是楚人仙道思想的遗凤。今人赋予了时代精神和新的含义,象征着荆州的经济腾飞和荆楚人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将永远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奋勇拼搏!
八、比德喻才
由战国时期的楚国人编著的神话地理《山海经》中讲凤凰有十五处之多。《山海经·南次三经》说:“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意思是说:凤凰的头上、翅膀上、背部、胸部的羽纹象征着五种德行,故又称凤为“德鸟”。是将凤凰人格化,与人间的五种德行相联系,反映了人们都推崇、爱戴和敬仰那些正直、高尚、雅洁、通达、智慧、爱人的有德之士,将他们尊为贤者、圣人。
春秋末期,儒家学派为了推行其教化学说,将自然物与人的道德对应起来,提出了“比德”说。孔子说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即通过人对山、水的态度来考察人的内在品行。孔子还提出以优美外貌和良好质地的玉比德的伦理来说教。从此,楚人也开始运用“比德”思维,将凤与道德联系起来,常以凤比喻有德之人。孔子一生清贫俭朴,而且屡受困厄,却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仁者爱人”、“有教无类”,即不分贵贱地施教,故有“圣德”之誉。《庄子》佚文记载,一次,孔子来楚国拜访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时,老子就将他以凤为比,说:“吾闻南方有鸟,名曰凤……,凤鸟之文,戴德婴仁,左智右贤。”这是第一次以凤比喻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楚国隐士接舆也称孔子为凤,他走到孔子的车旁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凤凰的风采、气质和品格,一直被人当着做人的楷模。因此,楚人佩玉服凤蔚然成风。佩玉服凤既有审美的意义,又象征自己的道德修养。荆州马山一号墓出土的19件丝绸衣物上,都刺绣着十分精美并无一雷同的凤纹。还有澧县孙家岗和天门石家河出土的凤形玉佩,都是很好的佐证。
以凤比德喻才之风,对后世影响很大,如唐代元稹赞誉友人诗曰:“君为邑中吏,皎皎鸾凤姿。”李商隐赞韩瞻之子冬郎十岁能即席赋诗曰:“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宋朝太宗时,宋白、贾黄中、李至、吕蒙正、苏易简五人同入翰林学士承旨,扈蒙赠诗云:“五凤齐飞入翰林”。此类事不胜枚举。
九、爱情美满
中国先民早在七千年前,就认识到一切事物中都存在着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概称为“阴阳”。这两种力量“相生相克、对立统一、彼此消长、依存共处、互补转化”。只有阴阳交合、刚柔相济,才有和谐的社会,即所谓“阴阳和而万物得”《礼记·郊特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这种观念,发展到战国已经走向成熟。人们又直观到禽鸟多是成对地生活着,就产生了联想,将“凤”和“凰”分成两种鸟,以凤具雄性属阳而喻男,以凰具雌性属阴而喻女,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上的凤凰皆成对,人间的男女配成双”。从而使凤凰具备了示爱喻情的神性。荆门包山二号楚墓出土的造型精美、妙趣横生的凤凰双连杯,是飞凤背负连杯,杯内底部有一小孔贯通两杯,是新婚夫妇脸挨脸同饮交杯酒用的酒具,新郎可暗中替新娘代酒,寓夫妻恩爱,心心相通之意。《左传》载:一个名叫陈完的人,在婚前,他的岳母为其占卜曰:“吉”,卦辞中有“凤凰于飞,和鸣铿锵”之句,寓婚恋美满之意。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皇》的恋爱故事,遂成一代爱情佳话,被后世谱曲、作剧以颂扬。
周成王时,凤又与活动在今甘肃隆德县女床山的氐族崇拜的神鸟“鸾”联姻,便以“鸾凤和鸣”、“颠鸾倒凤”、“凤友鸾交”、“鸾歌凤舞”、“鸾凤结缡”,比喻夫妻恩爱。
从秦始皇令皇后、嫔妃戴凤钗、穿凤头鞋开始,龙凤对应发生了一个大的转化。龙身上出现了矫健的翅膀、尖利的鹰爪等“阳性”特征,吸纳了能呼风唤雨、飞举变化等诸多“阳物”的特性,同刚强雄壮而属阳的男性相吻合,从而代表男性。凤凰婀娜多姿、五彩缤纷、雍容华贵,同喜好打扮得花枝招展、性格温柔而属阴的女性接近,从而代表女性。即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龙凤自然成了一对天生的情侣。“龙凤呈祥”、“龙飞凤舞”、“游龙戏凤”,就成了爱情美满的象征。
十、美美益美
《壬子》云“凤为羽族之美,麟为毛类之俊”。何谓美?据辞书解释:“味、色、声的好;才德或品质好;善事;好事”谓之美。又说:“美、善”,谓之好。
凤凰的形象大都是“如意冠,鸿雁头,鸳鸯嘴,公鸡喙,鹦鹉腮,燕子颔,天鹅颈,鸵鸟背,锦鸡羽,孔雀尾,太鹏翅,仙鹤足……”。凤凰不仅吸纳了众鸟形体的最优部分,还聚集了众鸟的吉祥寓意,即:冠为称心如意,鸿雁高翔志远,鸳鸯两情相依,公鸡智知时报晓,鹦鹉歌喉美妙,燕子与春共舞,天鹅圣洁,鸵鸟高大,前程似锦,孔雀华贵艳丽,鹏程万里,鹤寿延年……。由此可见,凤凰是“聚众鸟之长,集羽族之美”,即是由众鸟的一个个美丽的因子、美的素质、美的单元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美的集体,呈现出五色备举、惊彩绝艳的羽毛美,轻灵活泼的体态美,雄健昂扬的气质美,张扬活力的运动美,“其音和且清”的歌喉美,身载德、仁、礼、义、信的品性美。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又逐渐地把凤凰人格化(个人的道德品质;具有社会权利和义务的资格),理念化、艺术化,赋予它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如“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凌云壮志;广采博纳的开放气度;兼容并蓄的宽广胸怀;超尘拔俗的高贵品质;追异求变的创新精神;浴火重生的奋斗精神;光耀人间的奉献精神;崇高达天的进取精神;龙凤呈祥的和合精神;品洁行芳的人格力量;鸾凤和鸣的爱情象征和向阳、求明、扶正驱邪、惩恶扬善、降妖伏魔等神性。表现出凤凰物质形式(外形)美与精神品质(内质)美的完美统一。所以说凤凰是真、善、美的象征,故又称为美神。